车企“黑天鹅”围攻滴滴( 八 )

然而,“锦上添花”的事其实并不算什么壁垒,定金需要“雪中送炭”的地方才是关键,有这样一种说法: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滴滴应该想办法在ESF(司机数量、各地政策、用户习惯、车费、X等)上有所建树才是关键。

车企打车阵营能否革革滴滴的命?

车企打车阵营日益壮大,但它们能否颠覆滴滴呢?

在互联网江湖团队看来,这或许并不是容易,滴滴还是很有可能守住网约车这块共享经济“遮羞布”的。有一种关于商业战略认知的说法:认知分为“基层视角”、“时间视角”和“边缘视角”,从这三个视角来看,车企阵营们似乎也存在较大的硬伤。

从基层视角来看

基层视角其实就是说车企们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用户凭什么被你打动?车费便宜?车辆多?下雨天不用等将近一小时?出行本身是个双向匹配密度的行业,而且是瞬时匹配,司机网络的搭建并不容易,有配送基因的美团打车业务进展缓慢就是例子。除此之外,车费方面似乎很难有所建树,除非补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