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黑天鹅”围攻滴滴( 九 )

然而即使是靠补贴能圈住一部分用户与司机,可是最终还是要面临盈利的问题,抢夺了部分市场,最终取消补贴,向滴滴一样抽成?所以别闹,烧钱大战out了,投资人不会纵容,政策也不允许。

从时间视角来看

指的是抗周期,即前面提到的V(未来)=f(司机数量、各地政策、用户习惯、车费、X因素)。而X因素中,最关键的其实就是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影响。很多车企,以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进军网约车市场有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这部分因素或者潜力。

车企想要需要掌握足够的用户数据,发力类似C2M的形态,推动上游生产制造。互联网巨头想要用户的出行数据,组建用户完整的大数据画像,想法都很不错。

但技术的投入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强。你无法判断到底哪一天可以运用,于是乎,投入就成了一个销金窟。而且从技术本身来看,车企+互联网巨头并不不能确定可以“杀死”滴滴。退一万步,即便真的技术领先,而且很快落地,那好,请先搭建出足够多的运力(司机)和及时响应作出指示的系统架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