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代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提升对策(19)

(1) 申请人进行研发项目的立项之初 , 代理人和企业的技术团队、市场团队应进行座谈 , 对本项目的技术问题 , 需要保护的技术要点进行研讨 , 制定专利挖掘和产出计划 , 形成研讨记录 。

(2) 技术交底书准备环节 , 代理人必须和发明人进行反复沟通 , 协助申请人进行查新工作 , 确保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 。

(3) 在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环节 , 必须根据前期制定的专利挖掘和产出计划进行专利布局 , 确保先申请文件不会破坏后申请文件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

(4) 在专利递交环节 , 必须根据专利产出计划进行递交 , 对同日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对要求优先权和要求宽限期等事项进行研究论证 。

(5) 在流程管理环节 , 必须建立完整的流程管理和风险管理系统 。

第三 , 细化专利代理人职业准入门槛 。 目前专利申请量呈现井喷趋势 , 现有执业代理人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专利代理人的需求量 。 不具备专利代理资格的专利工程师加入到专利代理工作中甚至承担了主要的工作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 当务之急是细化专利代理人的职业准入门槛 , 允许符合要求的人员参与专利代理协助工作 , 但是要对相应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和考察 。 比如可推广目前部分省区实行的“优惠政策” , 向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中仅通过代理实务部分或者通过法律知识部分但代理实务部分距离及格线差距不大的考生发放专利工程师从业资格证或限制执业区域的代理执业资格证 。 对专利工程师的职责进行限定 , 规定其必须在专利代理人的指导下参加工作 , 规定代理机构中执业专利代理人与专利工程师的比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