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代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提升对策( 八 )

代理机构质量管控能力不足 。 专利撰写质量将直接影响该专利的授权可能性、稳定性和杀伤力 。 许多代理机构认为专利代理是收一份钱写一件专利 , 反正专利申请属于前期工作 , 很事先预料到其未来的用处 , 即便专利授权后无法成为维权的利器也已经与自己无关 , 专利只需要拿到授权证书自己的工作就算结束 。 这样的工作思路使得一些代理机构放松了专利撰写的质量管理 , 能写10个以内权利要求的 , 绝不写11个 , 能照抄交底书的 , 绝不进行上位概括 。 许多优秀的技术方案栽倒在了专利代理机构的手中 , 权利要求书缺乏合理布局 , 技术特征缺乏合理上位 , 权利要求书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已然成为了驳回复审和无效宣告过程中的常客 。

专利代理质量缺乏有效的事后监管 。 一些代理机构通过价格战的方式获得了大量案源 , 却难以保证专利代撰写质量 , 而另一些埋头苦干型的代理机构却费力不讨好 , 靠对一件案子的精雕细琢已经难以养活自己 。 这直接导致了目前专利代理行业价格战激烈 , 代理人收入越来越低 , 专利撰写质量越来越差 。

代理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不足 。 无论是对于申请人还是对于代理机构自身 , 专利申请都存在风险 。 发明专利申请一旦公开后被视为撤回或者被驳回 , 对于申请人来说意味着其智力成果被不幸公开 , 社会公众可以免费使用不说 , 申请人所期待的垄断市场的权利也随之丧失 。 而专利代理的价值 , 就在于在代理机构相对于普通申请人 , 具有更加优秀的人力资源 , 代理人能够运用其丰富的专利代理经验将这一损失降到最低 。 但是当前 , 除部分大型代理机构具备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外 , 绝大多数中小型专利代理机构对于代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缺乏应对能力 。 一些小所的专利申请撤回率居高不下 , 对发明人的科研项目缺乏持续性的跟踪 , 导致在先申请破坏在后申请新颖性创造性的事故频繁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