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代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提升对策( 六 )

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建设 , 将人均专利拥有量作为地方科技事业建设的重要指标 。 为此 , 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激励政策 , 鼓励企业和个人申请专利 , 对专利申请费用进行大力减免和补贴 。 对获得专利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 。 大专院校也将专利拥有量作为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 , 对申请专利的学生和教师进行重奖 , 催生出了近几年的专利申请的热潮 。

由于部分地区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 一些居心不良企业和个人为了骗取国家的专利奖励甚至科研经费 , 进行恶意专利申报 , 出现了大量的非正常申请 。 一些地区将实用新型数量也纳入到考核中 , 部分地区和高校也将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纳入评价指标 。 通过这些指标对达标的企业进行高新技术认定 , 然后在税收上予以优惠 , 对专利申请费用给予高额的减免和补贴 , 然后再利用国家的补贴继续请求专利代理机构协助进行专利申请俨然已经成为了一条产业链 。

专利申报毕竟是一个技术活 , 为了使专利申请通过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 , 一些专利代理机构投入到非正常申请这一大潮中来 。 他们置职业操守于不顾 , 费尽心思帮助恶意申报专利的申请人进行撰写加工 。 这一现象不仅造成了相关政策无法落地 , 或者可以说是使政策变味 , 帮助企业骗取了国家的大额补贴 , 另一方面也使垃圾专利申请充斥我国专利数据库 , 给专利分析和国家的宏观专利政策造成负面干扰 。 代理服务机构作为专利申请行业的从业人 , 在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应具备严肃的职业操守 , 非正常专利申请现象的泛滥也反映出代理服务行业的自律性不高 , 行业管理的规范性还需不断提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