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辞任,“代工之王”鸿海走向何方?( 七 )

与苹果的合作给郭台铭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1999年,鸿海开始为苹果生产Mac框架。2001年,受益于苹果iPod的成功,鸿海营业额超过台积电。郭台铭曾透露,苹果将iPod和iPhone的生产都交给他,是因为“只有我能做”。

郭台铭与现任苹果CEO库克相识近30年。1998年,库克担任运营主管时,第一份工作就是整顿苹果的制造和销售网络,解决成本控制和生产周期管理。双方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富士康想要收购东芝内存业务时,郭台铭曾表示,苹果会为收购出资。

前券商Macquarie分析师张博凯2017年曾向业界甩出一份厚达226页的鸿海研报,报告中,张博凯绘制了鸿海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图,除了美国之外,为人所关注的是富士康在印度和中国的布局。在印度,鸿海2015年就签署了备忘录,计划投资50亿美元,到2020年将建成主要用于智能手机生产的10到12家工厂。

目前鸿海在大陆的工厂覆盖超过46个城市。富士康科技集团官网显示,富士康2002年起位居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榜首,2018年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的4.1%。同一年,富士康筹划将其旗下业务分批打包,在不同资本市场谋求更大的价值变现。其将原本经营多功能机器人及周边配件的福匠科技重新包装成FII,发起设立富士康股份,包含直接和间接持有31家境内子公司和29家境外子公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