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万夫妻店背后的快消 B2B:火热,水更深( 六 )

国泰君安的报告显示,早在 2004 年,中国快消 B2B 就初现端倪,然而其真正发展还是从 2012 年开始——

从 2012 年到 2015 年 4 年时间中,中国新出现 78 家快消 B2B 企业,成为快消 B2B 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这 4 年,也是资本对快消 B2B 重点关注的一年。大额融资、创业企业层出不穷,不断刷新着大众对快消 B2B 的认知。

成立于 16 年 10 月的雅堂小超,曾经是快消 B2B 行业发展史中的一匹黑马:别家电商 115 人民币才能拿到的红牛,雅堂小超 110 人民币就能进货。

不要加盟费、进货还优惠,巨大补贴之下,终端小店蜂拥而至,雅堂小超轻松做到了 "7 个月翻牌 50000 家夫妻老婆店 "。然而到了 2018 年 3 月,雅堂的供应商发现 " 自己拿不到钱了 "。据红牛供应商申诉,雅堂小超云南子公司共欠红牛供应商 90 多万债务。

另一头,2016 年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加入,也让原本热火朝天的市场开始变得微妙。

" 巨头进来了,留给快消 B2B 人自我生长的时间不多了。" 一位投资人表达了他对行业的担忧,在阿里京东宣布正式入局之后,他再也没有投过快消 B2B 平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