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人造肉”来了,它是我们饮食的未来吗?(14)

薛岩认为,如果进口植物肉能够在本地建厂生产,或者规模化地进入餐饮渠道,未来成本会大幅降低,达到与进口牛肉差不多的价格。

至于细胞肉,目前,国外“细胞肉”行业更多由资本支持的科技机构在研发,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很少有食品或农业类机构跟进。其中,食品科技初创公司Memphis Meats在2016年曾宣称培养出了全球第一个用牛细胞生产的牛肉丸子,2017年则用禽类干细胞培养出了鸡肉。

【深度】“人造肉”来了,它是我们饮食的未来吗?

全球第一个用牛细胞生产的牛肉丸子。

“培养细胞肉是一种高能耗、高风险的产肉模式。”朱毅解释称,为保持培育箱内的无菌环境、恰如其分的营养、合适的PH值、渗透压、湿度温度和二氧化碳等,需要耗费很多能量,产生的碳排放不比畜牧养殖少;而且抗菌能力较差的细胞组织在组成“一条一条的肉”时、后续保存运输等过程,也有被污染的风险。

无论是尚未成熟的细胞肉,还是已经在深圳海岸城率先亮相的植物肉,中国消费者离人造肉越来越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