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飞:催收行业的三大特点和五大发展建议( 四 )

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信息平台上群众反映问题集中在不当催收、畸高息费、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

这些问题将耗费极大的监管资源甚至社会资源。而且,耗费的司法资源要产生极高的社会成本。那怎么解决呢?催收机构存在的价值就是要解决纠纷,而不是增加纠纷。

我们看到,很多催收为什么存在争议、老百姓不满意?因为信贷流程前端有瑕疵,比如收费的时候,未将息费定价清晰告知用户,而用户不懂,产生了纠纷隐患。此外,逾期后还有逾期收费。也就是说,前端的问题最后都会到后端,使后端难以解决,造成了矛盾。

规范的债务催收是一个金融市场不断成熟的产物,也是金融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减少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规范的债务催收是减少损失的资产处置措施,但不能当作最主要的风控措施。

目前,尚无对催收人员的从业资质要求,催收行业鱼龙混杂,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合规经营机构发展面临困难较多。因此,行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各催收机构更加自律、更加规范,不能“各扫门前雪”。若“各扫门前雪”,这个行业将难以健康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