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行业复苏?安全问题仍是“达摩克利斯之剑”( 二 )

顺风车业务被认为是滴滴最赚钱的业务之一,其暂时退出顺风车市场让其估值受到严重影响,也让顺风车行业出现市场真空。面对这个行业机会,其他共享出行企业跃跃欲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个别企业如阿里背景的哈啰出行等开始试水顺风车业务,顺风车市场开始呈现初步复苏态势。

财联社采访人员从哈啰出行方面了解到,哈啰顺风车截至2019年5月认证车主超过500万,累计发单乘客超1000万人。但这个规模比起滴滴顺风车下线前的业务体量,仍有不小差距。

尽管市场空间巨大,但采访人员了解到,目前社会对顺风车最为关心的司乘人员安全问题,出行企业并无太多创新举动,而这与顺风车业务的特殊定位有关。

与出租车、网约车业务不同的是,顺风车更像是共享互助的出行方式,理论上不具有持续营运目的,出行平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仅为信息撮合中介,与顺风车车主关系亦不紧密。基于此第三方立场,平台主动服务能力受限,使得用户体验和用户期望之间出现落差。

“过往顺风车定位出现偏差,把顺风车当作快车运营,导致乘客错误理解顺风车是一种运价低廉的网约车,并以网约车的服务标准要求顺风车车主,从而产生了很多不合理的需求,导致出现各种问题。”哈啰出行顺风车业务负责人江涛告诉财联社采访人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