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行业复苏?安全问题仍是“达摩克利斯之剑”( 三 )

事实上,交通运输部在去年也明确过顺风车和网约车的不同:顺风车一是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二是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而且驾驶员提供合乘服务每车每日不超过2次。

安全和隐私之间平衡难题

尽管顺风车定位与当下用户认知存在一定偏差,但安全问题则是双方的“最大公约数”,同时也是主管部门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安全工作也成为共享出行企业近一年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滴滴在今年4月宣布大幅削弱被诟病为顺风车事件导火索的社交功能,并在网约车业务中推出了一些同样可以适用于顺风车的创新改进,如增加车主人脸识别次数以提升人车一致程度,行程录音功能则在更早的时间就已上线。

从滴滴提供的业务数据看,这些安全措施确实起到了作用。

根据滴滴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车内冲突安全透明报告》,滴滴当季共收到车内纠纷冲突投诉8万次,约占网约车和出租车订单总和的0.0042%,其中有35%为虚假投诉。纠纷处理结果显示,涉及违法犯罪案件共121起,相当于每百万单0.063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