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行业复苏?安全问题仍是“达摩克利斯之剑”( 四 )

但是,新措施也引发了新问题,如行程录音功能,固然加强了司乘人员安全,但却引发了个人隐私泄露的争议。

6月19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在2019共享出行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上指出,“行程录音的确有助于把相应车内空间情况完整的记载下来,但这毕竟涉及到个人隐私信息收集问题,可以采用比较折中的处理办法,征求驾乘双方意见后再录音,但在特殊时段,安全保障的考虑应占上风。”

企业的态度则较为微妙。

目前尚未上线行程录音的哈啰出行面对隐私问题态度谨慎。江涛表示,顺风车实际履约行为发生在线下,平台能够获取到的信息相对较少,“诚然录音可能给处理纠纷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资料,但是同时也可能会对私家车主隐私产生侵犯。两者之间如何做取舍,是我们现在考虑的问题。”

早已上线行程录音功能的滴滴则更为低调,从舆论反馈上看用户似乎并未对行程录音产生普遍反感。作为该功能的受益者,滴滴方面未明确回答财联社采访人员有关用户隐私的问题。尽管如此,滴滴对重新恢复顺风车依然很谨慎,滴滴方面告诉采访人员,“顺风车业务重新上线目前仍无时间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