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再现大数据“杀熟” ,别人有的优惠券 凭啥我没有?( 六 )

“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对每个人的消费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在价格上进行杀熟,这种现象,本身已经涉嫌价格歧视,是在侵占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胡律师说,平台针对每个用户制定价格或者给予相应优惠,让用户觉察不出异样,但本质上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支招>>>

遭遇大数据杀熟,我们该如何防范

既然大数据杀熟技术可行,那么,普通消费者该如何防范被“杀熟”呢?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大数据研究员杨明华建议,首选,选择信誉口碑较好的商家或平台,一旦知道某平台存在“杀熟”现象,就应减少使用频次。

其次,保证个人信息数据不泄露。防御大数据杀熟,最简单也是最极端的方法是不提供任何数据,在注册账户时,看清协议内容,对于涉及个人信息的选项多留个心眼。

第三,对可疑平台,尽量做到“货比三家”,用户还可以通过以不登录的状态,或者不同的浏览器、不同的手机终端,到某个网站搜索某个特定的商品,记下报价,并进行比价。

此外,杨明华还呼吁,应从法律层面加强对大数据“杀熟”行为的监管,同时,还需互联网企业自律,杜绝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