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再现大数据“杀熟” ,别人有的优惠券 凭啥我没有?( 五 )

例如,你经常喜欢在淘宝上买家电,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淘宝页面会反复推荐给你家电信息。 理论上可以利用这一大数据分析,进行所谓的“杀熟”操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据分析员告诉采访人员,大数据平台会按照相应的算法程序来分辨用户的个人数据,以用户使用痕迹来判断对平台的依赖程度。新用户使用频率低,所以依赖度低,平台就会想办法用优惠的价格来吸引新用户,相较而言,老用户反而更吃亏。

律师:“杀熟”行为难以界定且举证难

今日,采访人员通过微博搜索发现,大数据“杀熟”的触手,早已延伸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无所不包。尤其在一些日常消费较多的网络平台,如旅游、电影、电商等。

对此,律师胡明强表示,大数据杀熟多出现在价格不透明的行业中,如网约车、酒店预定、机票预定等随市场波动来定价的平台。如果商家用大数据技术设置了差别定价,消费者往往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多付钱。

“大数据杀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用户往往很难判断出标准价格,因此‘杀熟’行为往往很难界定,并且举证困难,除非消费者提供同时段多个新老用户的价格数据给相关部门进行比对,所以很多消费者发现问题,但却很难维权。”胡律师表示,尽管大数据杀熟很难维权,但却不能成为网络平台载客的理由,如果真的存在“杀熟”行为,就存在消费欺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