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镜头对准的是学生,下一次呢( 四 )

可以想象,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亟待完善的规则,既会涉及人类从未面临的新场景,也要解决诸如这些监控、分析孩子们的摄像头般,我们在过去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这也告诉我们,技术在未来的样貌并不确定,不同人眼中的它们可能截然不同,需要彼此不断探讨甚至争论。

教室摄像头引发的风波里,有网友激烈地反对。他说,我这么激动,是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被监控的对象。有人想象了一个略显惊悚的场景:人工智能覆盖学校后,学生之后的下一个监控对象是谁?教师。再然后,或许是职场里的所有人——不够“专注”都要扣钱。

所幸,至少在今天,人工智能基本还是人畜无害、让人觉得新奇、下意识喜爱的“孩子”。至于几年、几十年后,它的样子,不由它自己,而由今天的我们决定。

校园拒绝摄像头

作者 | 江山

编辑 | 陈卓

最近,一些能够识别人脸的摄像头翻进国内学校的院墙,备受舆论指摘。不管学生是逃课,还是上课打瞌睡、玩手机都逃不过这个人脸识别系统的“法眼”。这双冷酷之眼唤起了许多人对曾经高中班主任无处不在的恐惧,更掀起了关于教育初衷的大讨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