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江湖兴衰史:北京曾最多有17万拾荒者(15)

司机们交流起更多信息。打货车司机基本是李军老乡,群里时不时地有人要回固始,发送车找人或是人找车的信息。

哪家回收站关门了、哪里哪天几点新开业,他们也会发消息通知,免得有人白跑一趟。还有人把废品报价发了上来,最新的一条是,在某个打包站,干纸每吨收1350元,湿纸1200元。

打货车司机的小聪明成就了一个充分透明的市场,也成了一些打包站经营者们的噩梦。

“不知道多少人都想‘揍’他(李军)。”纸类打包站的90后经营者万宏俊(化名)说。

万宏俊来自一个东部省份的县城,在北京回收报纸、书本、纸箱子等,每天少则70吨-80吨,多则120吨。刚来北京为亲戚工作时,由于大棚里粉尘堆积,他十天就犯一回扁桃体炎,慢慢才习惯过来。

万宏俊本就厌恶打货车的行径。许多人送来的废纸里掺着沙子、泥巴、木板,还故意往里头层层浇水。货物数目庞大,废纸打包站很难做细致的分拣,一般只会把塑料袋、打包条等取出来。有时他明知有问题,也只能收下,不敢对这些司机说重话,怕他们不再光顾。由于坏纸比例高、杂质多,打包站曾多次被造纸厂扣钱——总价的15%、30%、70%甚至10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