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江湖兴衰史:北京曾最多有17万拾荒者(18)

拥有万宏俊这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在回收行当,能干多久、干到哪天,人们心里都没底。能开两年的回收站实属长寿。

和万宏俊一样,李军的忧心事也有很多。比如,他在北京没有社保,前景不稳定,也没有想好未来要不要交。再比如,他们家国三标准的卡车今年11月就没法上路了。旧车只跑了7年,他嘀咕着法定能开15年。报废一辆车给1万多元,买时花了8万元,再买一辆新车得花13万元,相当于一年白干。他也担忧,说不定哪天国四也没法上路了。

当初同他一起来北京干回收的老乡,大多数都改行了,开车、去印刷厂、回老家的都有。徐福声是李军的老乡,在北京从事废品回收近30年,最终选择了转行,原因是“没正规的地方,干不长,老是搬家”。

“一起干的人几乎少了一半。”李军说。

王维平告诉《财经》采访人员,北京拾荒者人数在2014年、2015年到达最高峰,有17万人,现在还剩不到10万人。近年来拾荒群体萎缩,有北京疏解人口的原因,有废品交易集散地大量取缔的原因,也有生活成本提高的因素。

李军也想过离开,但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