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江湖兴衰史:北京曾最多有17万拾荒者(19)

“哪一行又好做呢?回老家啥活都干不了。地少,一年除了化肥、农药,最多能剩1万元,加上吃吃花花和红白事,还能剩下什么呢?”李军说。

正在消失的拾荒者

2016年,王维平发现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被列入了北京的禁限目录。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不行,得找市里领导反映。”

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被认为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唯一出路。为区分首都核心功能和非核心功能,北京市政府办公厅2014年7月正式发布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并于2015年底发布修订后的新版本。

“没有拾荒者不行”,王维平说,目前,北京的垃圾末端处理设施都在超饱和运行,北京需要拾荒大军这支队伍来回收废品,为垃圾减量。据王维平估算,拾荒者每年为北京省下37亿元垃圾处理费。如果没有拾荒大军,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能力将不堪重负。2016年,81个废品交易地取缔后,垃圾量一下增长了10%以上。

2017年,王维平向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反映了上述观点,建议修改禁限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