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新法变局:征收制度大手术 宅基地改革留想象空间( 四 )

2015年,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在33个地区开展“三块地改革”试点,即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该项试点原本计划三年,但2017年、2018年两次延期。作为“土改实验室”,各方前往试点地区观察、研究,总结改革经验,这些经验也为日后的修法提供了借鉴。

2018年,随着国土资源、空间规划职能机构的改革完成,《土地管理法》修订进入快车道。2018年12月、2019年6月、2019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就《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最终获得表决通过。

十余年的争论,《修正案》可谓重重突围,对于各方共识,新版法律进行吸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放权”,赋予农村地区更多发展机会。但必须承认的是,该版新法选择审慎求稳,把很多难题留给后来人。

《财经》采访人员获悉,在对《修正案》草案进行三审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程立峰表示,这次法律修订是将看得准的问题、改革实践证明可行的做法上升成为法律,对一些一时看不准、不成熟的做法,建议未来实施法律的同时,要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特别是加大土地制度综合性改革措施力度,为改革于法有据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立法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