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因时机器人蔡颖鹏:打好核心零部件自研的关键战役( 三 )

蔡颖鹏:ODM是项目制的,弊端在于无法壮大规模、发展有限。另外,自研伺服电机在国内仍是空白,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这也带来一些我的改变,之前我还在一线做技术,自2016年伊始,我在技术层面做的工作就越来越少。

钛媒体:在技术层面,您所擅长的领域是什么?

蔡颖鹏:算法。以高转速度电机为例,该电机每分钟转速约为上万转,不同于它的小体积,这种控制系统其实是一个惯性极大的系统,只有非常高维的算法才能降低它的差错率,让其精准停在某个地方。而这种控制策略难度则在于制造集成的层面,即在体积有限的空间内完成高效率的计算空间配置,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无数次的优化代码。截至目前,我们的计算空间使用率达到了90%多。

钛媒体:因时的微型直线伺服驱动器有什么特点?因时的优势又是什么?

蔡颖鹏:微型直线伺服驱动器的内部集成了电机、减速器、传感器以及闭环控制系统。作为机器人的核心灵魂,微型直线伺服驱动器特点在于体积小(壳体总长度约为60mm,重量约为20g)、精度高(指尖重复定位的精度达到±0.02mm)以及功率大(最大推力达到70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