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因时机器人蔡颖鹏:打好核心零部件自研的关键战役( 四 )

以机器人灵巧手为例,它采用了创新型直线驱动设计,内部集成了6个微型直线伺服驱动器和5个压力传感器,可精准模拟人手实现精准的抓取动作,进而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假肢、教育科研等领域。

其中需要着重说明的是,缘由眼下大多数厂家采用的是线传动方案,在精度上无法把控,这也是因时的优势之一。另外一方面,也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即手指是否带力传感器或者说是力控功能进而感知力的大小。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抓取轻的东西可以用相对较轻的力,抓取重的东西可以调用大的力。这就要涉及到装配力传感器,一般来说,如果将传感器贴在指尖上面则成本比较高,因时在这方面采取了比较讨巧的方法,通过直线驱动设计,不论机器在什么位置承受到力的作用,都会通过这套肌肉系统传递回来。

钛媒体:在制造微型直线伺服驱动器遇到过哪些困难?

蔡颖鹏:第一,有很多常规的工业视图算法无法适用,其中涉及到传感器不支持、精度不够以及运算量太大等诸多问题,所以在这里只能说对算法做一些适配性的改良,但这种改良仍局限于理论上的研究验证;第二,不断的调试伴生了巨大的工作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