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因时机器人蔡颖鹏:打好核心零部件自研的关键战役( 六 )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仍要思考另外一个硬性问题,即当下市面应用场景是否真的需要高灵活度的机器人物件?因此,我们在做机器人时,需要从市场的真实需求出发。

钛媒体:因时的定价策略是什么?出货量处于什么水平?同比去年销量如何?

蔡颖鹏:目前市面上能进行供货的只有我们一家,售价从800多到2000多元不等,这取决于性能参数以及是否带有力传感器,带力传感器会贵一些。在出货量方面,截至今年到8月底,目前出了1000多台,同比去年增长了约10倍。

钛媒体:可以理解成因时在微型直线伺服驱动器处于垄断地位吗?

蔡颖鹏:谈不上垄断,因为现在的产品需求仍不是很大,但是确实是只有我们一家能供货。

钛媒体:采购者大都来自什么行业?会集中在某个行业吗?

蔡颖鹏:就目前来看,下游仍比较分散,虽然我们的定位是一家机器人公司,但事实上我们的核心部件销售对象不限于机器人行业,我们也面向医疗、工业以及消费级市场,缘由该产品不同于整机,它更偏向于是长周期的产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