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因时机器人蔡颖鹏:打好核心零部件自研的关键战役( 五 )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算法层面并不是工艺难度最大的,最大的难度还是源于制造本身,比如减速器中的小齿轮,一颗小小的齿轮我们就花费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这涉及到齿轮的材料和齿轮本身的设计,我们尝试了非常多的方案,同时还要考虑量产、生产成本和高良品率等维度,此外,齿轮造出来后还需油封。

磁感设计材料加工工艺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举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比方说伺服电机里边的一颗小螺钉,直径为1.2毫米但长度为20多毫米,这种螺钉在市面上买不到找人定制也难,只能自己研制。我们通过自己买设备,再研究工艺,这里我可以额外透露一点,天使轮我们拿到不多,只有400万,但是我们在生产设备就投入了600多万,而我们的研发人员占比也达到了1/4。

钛媒体:机器人灵巧手在商用上有何考量?

蔡颖鹏:商业级机器人主要考虑三个维度:第一是实用性,不能局限于科研或者表演性质,而是在于能完成工作;第二则是价格方面的考量;第三点在于耐用性。以灵巧手关键指标自由度为例,业内大都比较关注自由度,但越灵活未必是最好的,灵活度高会让整个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其中会涉及到控制算法、传感器的硬件标准以及可靠性的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