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自行车的“大脑”何以登上《自然》封面?( 九 )

“如果研究总想着如何赶超先进,是否能应用,就很难做到最好,或是做出颠覆性成果。”赵明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15年,第一代天机芯诞生,异构融合的想法被证实可行,但芯片工艺和性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于是在2017年推出了第二代,就是《自然》封面上那个画着人类大脑的芯片的真身。

2017年底,一家名为“天津清芯众诚科技合伙企业”的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括芯片、系统、算法、软件技术服务等,股东包括施路平、张悠慧、赵蓉及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研究员裴京等几位团队主创人员。两个月后,由天津清芯出资占股62.68%的北京灵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在天津清芯基础上,增加了销售自行开发的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等业务。《自然》论文中两位署名作者就来自灵汐科技。

灵汐科技市场总监华宝洪今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由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孵化,将产学研结合,对核心技术进行产业化,提供商业化的类脑计算服务。未来,天机芯将通过灵汐科技走向市场。

三年前的夏天,施路平在赵明国实验室提了两个合作方案,通过智能自行车检验天机芯只是其一,另一个难度更大,但更符合市场胃口,把成熟的天机芯应用到赵明国的仿真机器人身上。不过,赵明国透露说,天机芯与机器人的结合还只是个设想,需要更多的研究与磨合,更何况,第二代天机芯也还在优化,远未达到真正的智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