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话”通信 | 闵士权:天上一颗星,人间几十载( 九 )

为落实周总理批示,国家计委、国防科委多次联合召集会议,明确了制造、使用、计划分工和协作范围等问题,并于1975年2月17日提出了《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报请中央审批。这是我国卫星通信工程的指导性文件。同年3月31日,中央军委第八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不久,上述报告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批准,并将该卫星通信工程命名为“331”工程。

从此,我国“331”卫星通信工程(包括通信卫星、运载火箭、测控系统、发射场和通信地球站五大系统)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在国防科委具体组织下,各部门密切合作,奋力工作,卫星通信工程很快改变了过去几年的徘徊局面,各大系统取得了重大进展。

“331”工程是我国开始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项目,是当时国家的“三抓(洲际导弹、潜艇导弹和通信卫星的研制发射)”任务之一。

被命名为“东方红二号”的静止通信卫星是双自旋稳定通信卫星,有两套转发器,通信天线为圆极化全球波束定向天线,上行频率为6225MHz~6425MHz,下行频率为4000MHz~4200MHz,每天可二十四小时全天候通信,可转发电视、广播、电话、电报、数传、传真等各种模拟和数字通信信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整星和大部分分系统的研制任务。孙家栋任卫星总设计师、戚发轫任卫星副总设计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