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话”通信 | 闵士权:天上一颗星,人间几十载( 六 )

“东方红一号”成功的标志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所谓“上得去”就是首先要保证卫星飞上天;“抓得住”就是卫星上天以后地面设备能对卫星实施测控;“听得到”就是卫星要播送音乐,且可被地面接收和听到;“看得见”就是卫星在轨飞行时能让地面上的人用肉眼直接看得见,以便鼓舞人心。

为了实现“听得到”措施:由于当时一般的收音机在频率和灵敏度上都不能满足直接收听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的要求,因此,卫星上天后要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配置的短波接收设备,把接收到的《东方红》乐曲再转发到中波的频率上转播出去,使全国和全世界都用一般的收音机收听。

为了实现“看得见”措施:由于卫星太小,本体的亮度为5~8等星,末级火箭的亮度为4~7等星,地面上的人用肉眼很难看到。为此,技术人员集思广益想出了在末级火箭上加镀铝的“观测裙”的方法,使其亮度提高为2~3等星。不过用肉眼看到的是星箭分离后带着“围裙”的末级火箭,而不是卫星本身。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地面收到各项测试数据正常。国家广电总局收到了“东方红一号”卫星传来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而宏亮,参加卫星研制任务的科技工作者热泪盈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这意味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的要求,也实现了毛主席“我们也要造卫星” 的伟大号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