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脸笑”“哈哈笑”:网民对笑的表达是如何发展的

今天,当我们在搜索引擎上输入Scott E. Fahlman这个名字,很容易找到这位教授的个人主页(多么古老的名词!)。在主页上,Fahlman自我介绍了在计算机和语言学方面的成就,最后一段话如是说:

“在1982年(9月19日),我提议在帖子和电子邮件中使用:-)和:-(,这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个互联网颜文字(emoticons)以及今天的绘文字(emojis)的纯文本祖先。”

这个日子就是37年前的今天。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电脑笑脸,已经37岁了。

笑,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情感是微妙的,笑亦然。最初,我们面对面而笑,笑就是笑的本身。随后,人类为了在无法面对面时表达笑意,发明了关于笑的语言文字,如“呵呵”“哈哈”等,这是笑从面部表情成为一种符号的首次飞跃。

:-)的诞生则意味着第二次飞跃,人类可以在网络世界使用颜文字、缩写表达笑意;当电脑摆脱DOS进入视窗时代,比颜文字更丰富的图画形式的绘文字出现;等到智能手机发明了,带宽也足够高了,笑意更加丰富的表情包、动图出现;现在,人们甚至可以随时随地用自己的形象自制表情和动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