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脸笑”“哈哈笑”:网民对笑的表达是如何发展的( 四 )

往往只有简单的拟声词堪当此任,如“哈哈”表示大笑、爆笑;“呵呵”表示微笑;“嘻嘻”是甜蜜的、顽皮的笑;“嘿嘿”则带点戏谑。而更复杂的笑,如冷笑、嗤笑、尴尬的笑,就找不到固定的或广为接受的拟声词。此外,与之类似的还有一些表达笑的缩写,如后来大量使用的“xswl”。

“捂脸笑”“哈哈笑”:网民对笑的表达是如何发展的

与此同时,伴随着手机的大量使用,以:-)为代表的颜文字自90年代开始流行,尽管当时还没有“颜文字”这个名词。一些大众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常常辟出一栏专门介绍这些代表着时尚潮流的符号,帮助网友们“网上冲浪”,熟练使用精英人士专属的“伊妹儿”、OICQ等。

现在来看,:-)、-)之类“侧脸”的颜文字主要来自于欧美互联网。80后大批上网后,诸如^^ ^_^等来自日本的“正脸”颜文字逐渐盛行,更具潮流感。

时至今日,颜文字仍然被大量使用,输入法里存储了海量的颜文字,人们不必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敲,通过联想就可以迅速调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