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商业模式,叫“学不会”的新鸿基( 四 )

1980年底,新鸿基市值70.2亿港元,成为香港十大上市公司。

不难看出,香港经济、地产循环周期,为新鸿基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其可在股市高潮中筹资,并趁地产低潮大量购入地盘。几个回合,实力和资产即可数倍膨胀。

02

借香港最长地产牛市,转型租售并举

经过22轮艰苦谈判,1984年12月,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正式发布。自此,香港步入回归前的过渡时期。

明朗政治前景、蓬勃发展经济,香港地产业进入新一轮循环上升期,持续超10年之久,一举打破此前八九年一轮回的规律。

此阶段,由3次升浪组成,第一次自1985年至1989年,第二次自1991年至1994年,第三次升浪自1995年至1997年,发展态势一浪高于一浪。

新鸿基,又一次活成了时代宠儿。1988-1991财年,集中拓展投资物业,租售并举初养成;1992年以后,租售基本平衡,包括利润贡献及现金流。

按照学者杜丽虹的研究,新鸿基“租售并举”策略成功背后有支撑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