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巨头加码医美业务,新氧还有几成胜算( 七 )

这其中,第一步骤对于流量比较大的玩家来说屡试不爽,但第二步才是高频打低频策略的关键所在。

第一步实际上就是拉新。比如美团以外卖餐饮的高频跨界到低频的酒店与携程系抗衡;再比如猫眼,通过电影票领域的高频,复用到演出领域,2018年,猫眼作为票务总代的“学友·经典世界巡回演唱会”北京站线上预售18秒票房即破千万元、6分钟销量破5000万元。

但第二步骤则没那么容易了。拿目前比较火热的汽车后市场为例,一些玩家用高频低价的洗车、加油等场景增加用户数,甚至用补贴来抓牢用户,之后再想退出低频高价的保险、保养、修车等来赚取利润,但往往难以为继。

医美行业更是如此。作为一个长决策和长消费周期行为,运营重且风控难,对于平台的垂直、精准与专注度要求更高。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医美市场共有超过10万家非法执业机构,黑市商家数量是正规商家的10倍以上。这一形势正在扭转,但行业的好医生以及服务时间都是有限的,巨头流量论不仅不适用,甚至还可能导致更多安全隐患。

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医美线上移动APP领域新氧已经占据超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更广泛的互联网医疗领域,新氧App2019年6月的月活跃用户仅次于平安好医生,排在第二名。整个医疗平台这个大的领域,巨头并未有更出色的表现,甚至被垂直平台甩在后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