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发现"微塑料":怎么来的?对我们有害吗?( 十 )

伴随着工业品在人们生活中的深度普及,让公众完全不用塑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打着“可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的包装产品。

包括潘响亮在内的诸多研究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完全可降解的塑料目前技术尚不成熟,商业化成本非常之高,市面上已有的大部分“可降解塑料”只是部分可降解,这反而加大了这类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难度。

“完全可降解的塑料,必须要有特定微生物生成的产物来做。现在很多可降解塑料,包括玉米基、淀粉基的塑料盘等产品只是部分可降解的,其他部分还是由PEE等成分构成。扔到环境里之后,玉米和淀粉很快就被微生物吃掉了,剩下的部分塑料反而没法回收了”潘响亮表示,目前需要真正的完全可降解塑料,且现在已有这类技术,也非常成熟,但是成本居高不下。

潘响亮提到,目前使用的可降解塑料,做塑料袋、塑料杯等产品应用在生活中相对影响不是太大,但在农业中应用就可能出现问题。首先,可降解农用地膜成本较高,其价格普遍为传统塑料薄膜的5-10倍,超出一些农业生产者的预算;其次,这些“部分可降解”塑料产品中不可回收的部分,在土地中对庄稼苗会产生影响。此外,农用地膜就是各地农业的一把钥匙,不同的气候和水土条件需要不同的“钥匙”,在可降解技术的成本仍较高的情况下,可降解地膜在不同地区推广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