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们进入五年纠结期( 五 )

此外,以合同金额和销售面积为参考,2018上半年销售合同单平米售价为9174元,今年同期则仅有9012元。

考虑到合同销售的预售因素,碧桂园通过让利价格来提高现金流周转的意图已经相当明显,这也势必会影响交房后确定收入的盈利情况。

在此可以对碧桂园现状做此总结:1.国内融资渠道限制多;2.境外融资的高成本;3.低线城市销售滞销加重,3年交房周期内利润率会被压缩,届时债券到期,对碧桂园的现金和盈利都是极大考验。

对房产和碧桂园不应过分看衰

在市面上唱衰房产的声音从未消失,牛刀、时寒冰以及与任志强辩论的马光远都是其中代表,看空楼市也成了部分专家和学者讨好民意的一大法宝,我们不提倡对楼市单纯的看涨或看空,而是将其纳入整体性讨论中。

从宏观层面,对房地产企业的调控主要集中在资金端:在融资端紧缩银根,在货币越发宽松前提下仍然防范热钱流向地产企业,尤其在香港问题“地产霸权”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之后,对地产的审慎态度是有着政治政治和经济多层含义的,政策端对楼市的限制短期内很难有所松动,在购买端,仍然进行严厉的限购的措施(加之房贷的收紧),虽然部分地市传出限购松动信号,但在上层严厉政策之下,想要突破此限制是相当难的,近期量化宽松货币趋势明显,但5年期内贷款利息调整甚小,销售端压力仍然相当明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