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再多的美好标签,也难掩乐信的“人血馒头”属性( 七 )

需要强调的是,网贷平台保护用户的核心信息不受泄露是其必要的“义务”之一,不管这些信息是通过乐信内部泄露还是不法分子通过外部手段获取,这都暴露出了乐信平台所存在的内部管理不严格、以及可能存在“内外勾结”或平台系统漏洞等问题。

另外,乐信违规发放“校园贷”的行为也同样让这些不法分子“如鱼得水”。就是在这一次扬子晚报报道的诈骗案件中,警方透露“犯罪分子以曾在‘分期乐’平台注册过的用户为作案目标,主要就是因为这些人大部分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利用年轻人社会经验不足、对金融知识不了解的特点,找准要害”。

显然,这里面的大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成为了诈骗分子的“眼中肉”,乐信平台里的这些社会经验缺乏的年轻人更加容易在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时,受到不法分子的蒙骗。

最近几年来,乐信方面一直鼓吹在往“金融科技”公司进行转型,作为一家在消费金融领域有大量布局的纳斯达克上市集团公司,它给自己贴上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类“花里胡哨”的标签,但诡异的是,乐信却无法在基本的合规、用户信息保护上尽到该有的义务,这样的“金融科技”力量明显是未达标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