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索赔,吉利阻击的不是威马,而是自己的未来( 七 )

不过,大多以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提起的诉讼案件均以“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收场。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3-2017年间,在法院审判的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中,原告败诉率高达63.19%,原告部分胜诉的案件占27.54%,全部胜诉仅占9.27%。

耐人寻味的是,吉利对威马发起的这次诉讼,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在上海市中院经过了两次审理,但是并没有向外界公开庭审细节和审理结果。如今吉利又向上海市高院提诉,很有可能是上海市中院的审理结果并没有达到吉利的期望。

而且从过去多年的司法实践来看,吉利这次的索赔金额也明显偏高。要知道,捷豹路虎曾于2016年起诉陆风X7抄袭,经过三年官司胜诉后最终仅获赔150万元;百度曾于2017年同样以侵害商业秘密起诉了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景驰并索赔5000万元,最终也只是撤诉了事。2017年2月,高德公司以侵害商业秘密、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滴滴公司并索赔总计7500万元,最终也是以高德撤诉了事。因此,即使法院支持吉利的部分诉讼请求,吉利恐怕也无法获得高得离谱的赔偿。

其实,诉讼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公司发展史上新旧势力的历次斗争,就会发现没有一次旧势力赢得诉讼就能够高枕无忧。最典型的就是当年开源软件兴起之时,采取闭源模式的微软等公司先后都对开源软件发起了诉讼,但是这并没能阻挡住开源软件崛起的脚步。最后的结果是微软选择了不再与趋势做对,转而拥抱开源软件,反而重回市值第一公司的宝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