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IBM们的“量子争霸”迷局( 三 )

IBM的“回应”也在2019年1月如期而至,美国CES展上,IBM展示了自己最新的可操纵20个量子比特的“IBM Q系统1”。虽然量子比特的数量不及业界此前发布的一些设备,但表现稳定、结构紧凑,被看做是可“商用”的量子计算机雏形。

而谷歌刚刚靠NASA的助攻下拿到“量子霸权”的首发之时,IBM更是公开表示不服,高管罗伯特·萨托(Robert Sutor)说“我们根本不用(这个词)”“我们一点都不在乎”,并宣布推出53量子比特的可“商用”量子计算机。

不难发现,谷歌与IBM这两个“学霸”在勇争第一的道路上神奇地保持着有来有往的平衡。

双方忙着大打舆论战,路人却越来越糊涂。

首先,大众很难对相关报道进行独立核实,比如这次谷歌就拒绝对NASA报告进行置评,论文还很快就被撤下了。实验结果也没有同行评议,无法复现,而硬件也没见到传说中的量产实物,谷歌的芯片也好,IBM的商用机也罢,都被认为欠缺权威性。

这种“别问,问就是看通稿”的迷之默契,让这场声势浩大的“量子霸权”之争,显得别有意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