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斥资1.4万亿美元砸基建,全球经济能看到曙光?( 二 )

关于如何打造“新印度”,根据Nirmala Sitharaman的发言,投资、对外开放、科教文卫、民生保障等是战略重点。投资领域,一方面是打造多元的包含生产性及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如2018年至2030年拟投入50万亿卢比(约合7000亿美元)用于铁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是加大对数字经济、中小企业的投资,有效创造就业并推动创新,比如实现光纤网络的覆盖、初创企业无需所得税核查等。同时,印度将加强开放促进改革,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比如允许外国投资者100%全资设立保险机构。科教文卫和民生保障方面是印度财政支出的重点方向,航天计划、人工智能、污染治理、就业保障、语言培训等均是政策重点推进方向。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印度5年5万亿美元的增长目标可谓“宏大”(印度央行预计2019年印度名义GDP总量有望超过3万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借鉴中国经济增长经验的痕迹,比如通过结构性改革释放制度红利,通过投资驱动释放有效需求,伴随着较大的人口数量红利、城镇化的结构红利等生产要素优势,印度经济有望像“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一样出现经济腾飞。

在生产要素层面,印度有良好的人口红利条件。虽然人口增长率逐步下降,但15-64岁人口比重继续延续上行意味着有效劳动人口将继续增加,2018年城镇化率仅34%、依旧处于较低水平,人口规模红利和结构红利仍有较大潜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