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斥资1.4万亿美元砸基建,全球经济能看到曙光?( 三 )

虽然拥有较大潜能的人口红利,但为何印度经济并未出现像中国改革开放后持续40年的高速增长?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印度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在莫迪第一个任期内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电力、通信、交通、物流等多个方面仍表现薄弱,基建不利成为了硬伤,影响了资源和人力跨区域的调配,物流成本较高,种姓制度、宗教等因素的存在,也约束了国民的创造力和进取能力,导致印度劳动力的良好禀赋未能有效发挥。

从这一视角来看,我们认为,印度经济能否出现“增长奇迹”需要莫迪未来5年实施针对性政策,基建等投资的有效落地是关键,关系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现代化、创造就业等方面的成败。

从莫迪首个任期来看,资金紧张是印度大力推进基建的制约因素之一,8月莫迪在连任后再次提出“未来5年投资100万亿卢比(10万亿人民币)发展基建”的目标,资金问题或仍将成为最大难题。

根据印度财政部的预算报告,印度政府对未来基建投入的资金来源进行了披露,除现有的财政资金、PPP模式引入的社会资本等支持外,新增三个方面:其一,印度央行在2019年批准成立了信用担保增进公司,该公司将使用信用增进方式为基建助力。其二,印度政府将制定一项长期债券计划来帮助基建融资,并将深化公司债券回购、信用违约掉期等市场和工具,重点支持基建领域发展。其三,允许外国投资机构(FII)和外商证券投资(FPI)将所持有的IDF-NBFC公司的债券出售给任何国内投资者,IDF-NBFC公司是印度一家名为NBFC的非金融企业,旨在促进长期债务流入基础设施建设,此举相当于鼓励外资配置印度基建长期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