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斥资1.4万亿美元砸基建,全球经济能看到曙光?( 五 )

我们认为,由于基建到位资金紧张,或迫使地方政府提升隐性债务规模,这或诱发印度出现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容易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整体暴露在更大的风险条件下,一旦出现输入性通胀、出口快速萎缩、经济超预期下行等条件,印度经济可能会出现较大风险。

印度的分层财政体制和腐败问题是潜在隐患。印度采取分层财政体制,存在中央、邦及地方政府三层财政收支体系,第二层的邦政府(相当于我国的省),包括29个邦与1个德里国家首都辖区,以及6个中央辖区(相当于我国的直辖市),第三层为地方政府,根据城乡又可以分为两类。

这种分层财政体系演绎出来了几个潜在问题,首先,各邦之间的规模体量与经济结构都有显著差距,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反映在相应的财政收入上,因此需要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性补贴进行调节。其次,印度财政存在地方中央财权事权不一致问题,转移支付资金效率和腐败问题影响实际的基建资金使用。

社会资本投资热情有限。2019年以来,随着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挑战,印度经济也受到冲击。在全球经济趋弱环境下,印度想逆势反弹、维持高增长以实现5万亿美元目标较难实现,经济增速的下行压力也将影响基建的落地,特别是到位资金,经济下行期,对于“周期长、投资刚性强、规模大、收益低”的基建项目,社会资本投资热情不会很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