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出安全的底线”:互联网出行平台迈过安全这道坎( 三 )

对他来说,最难的一道坎,是家人的同意,因为张华民差点因为开出租丢了命。

张华民是石家庄最早的一批出租车司机。开着捷达、腰里别着大哥大,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当出租车司机是一件挺有面子的事儿。唯一的坏处是“不安全”——司机手里现金多、车里缺乏安全保护措施,很容易被“盯上”。

“划出安全的底线”:互联网出行平台迈过安全这道坎

滴滴司机张华民。受访者供图

2004年一个响晴的上午,张华民从石家庄的老火车站拉了三个年轻人,去一百多公里外的保定蠡县。途经一个废弃加油站时,三人凶相毕露,威胁张华民交出钱物和手机。张华民想跑,被捅了几刀,有一刀差点进了心脏。

对于当年的情景,家人心有余悸。四处打听后,家人听说现在滴滴车内、外都安装了摄像头,对图谋不轨的乘客有震慑作用;乘客叫车的手机卡是实名制的,对于不法分子,平台可以追查。后来,他们也就不再反对。

最后一道关也过了,张华民高高兴兴买了辆新卡罗拉双擎车,开始“重操旧业”。不过没几天,滴滴就出事儿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