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10年,再造一个阿里巴巴(11)

在行癫推动落实大中台的同时,另一边快速推进商业化的阿里云正在遇到挑战:以帮助客户上云,提供存储和带宽资源等业务为主的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竞争门槛快速降低,市场更多在围绕价格进行竞争。阿里云急需向技术含量更高的PaaS(平台即服务,比如提供一些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服务等)转变。而阿里此前在建设中台过程中的中间件技术积累,正好可以用来补足阿里云的短板。

因此,2018年底,阿里巴巴决定更进一步,以阿里云为抓手,对整个阿里巴巴的后端技术做更进一步的整合。 2018年11月,阿里巴巴公布组织架构调整,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行癫成为总裁。

同时,这次组织架构调整也对前端电商业务的技术力量进行统一,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由吴泽明负责。

这种“大一统”的技术体系也让阿里巴巴庞杂的业务,“以技术之名”联接在了一起。阿里巴巴CEO张勇(逍遥子)将阿里巴巴的业务归纳为五层:IaaS, PaaS, DaaS, SaaS和 BaaS 。

技术的基座是阿里云提供的存储和计算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基于云上的各种数据、人工智能等服务构成的“平台即服务”(PaaS)。上面承载着是双中台的数据分析产品为主的“数据即服务”(DaaS),再上面是以钉钉为代表的“软件即服务”(SaaS)。落实到具体业务场景上,又有为金融、支付、交通、地图、本地服务、文娱等领域提供完整的数字解决方案的 “商业即服务”(Baa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