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10年,再造一个阿里巴巴(15)

金榕的第一个项目是给聚划算做个性化的搜索推荐,他发现,理论上十分完美的算法,到了现实中却因为完全不符合业务逻辑而失效了。

“他们的业务逻辑非常多,像选品、排期,一开始真的搞不懂他们在干嘛。然后他们也搞不懂我们在干嘛。每一次跟业务方开会,我说完头三句话,同事能说三个小时不停。每次都这样,我就插不上嘴了,光理解他那一段业务逻辑就要花很大时间,然后每一次逻辑还都不太一样。”金榕回忆。他没法把这些业务逻辑变成简单的数学,感到十分挫败。

与金榕一样“不适应”的还有同年加入的漆远,在此之前他是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和统计系终身副教授,被王坚等人打动后,回国加入阿里巴巴。但在他的第一个项目,为阿里巴巴平台设计“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时,由于不善沟通,团队甚至一度到了解散的边缘。

关键时刻是井贤栋阻止了团队的解散。“他当时就说,你都研究这个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要解散。”漆远回忆。

这之后,漆远和团队开发的技术率先用在了阿里巴巴平台的广告功能上。真正上线后,内部开始看到不断增长的数据,他的团队终于得到认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