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故事到抖音随拍,中国社交真的没有“故事”?( 五 )

总的来说 , Snapchat 的成功其实有两方面:

1.成功卡位“移动即时通讯”市场;

在移动互联网崛起时 , Snapchat 本质上与 Facebook 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 面对的都是移动端的 IM 产品需求 。

2.对于真实社交场景的高度还原;

“阅后即焚”比起 Facebook 那种会“留下痕迹”的机制更加接近现实:两个人碰到便轻松尽兴地聊上几句 , 至于聊过什么 , 绝不会被“小本本”记下来 。

而将目光回到国内 , 情况刚好相反 。

我国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普及有极长的重合期 。 所以 , 社交产品最早成功的不是 Facebook 这类 SNS 产品 , 而是 QQ 这类 IM 产品 , 解决的是电信运营商没解决的即时通讯问题 。

这一惯性也被延续至移动互联网阶段 , QQ 与微信互相打配合 , 一边承接 PC 互联网时代的 IM 关系链 , 一边踩准产品创新点和节奏打造新的关系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