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故事到抖音随拍,中国社交真的没有“故事”?( 六 )

所以 , 为什么一直没有“Snapchat”:

1.强关系的 IM 产品的既有社交压力其实已经被分流;

父母长辈人手一个微信 , 年轻一代被 QQ 的新奇个性的社交功能所拴住 , 双方各自的社交关系链条已经产生了天然区隔;

2.移动互联网普及后的下一个技术浪潮尚未到来;

参照当年 Snapchat , 新的技术浪潮其实是一段窗口期 。 它意味着让新旧势力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之上 。 而当下的技术迭代幅度并不能动摇 QQ/微信的根基 。

所以 , 独立的“中国Snapchat”始终未能诞生 。

03“故事”拉不来增长

上面讨论了为什么“中国Snapchat”没能诞生 , 那么为何将 Stories 作为加分项也不灵?

这背后的一个关键在于 , 欧美国家很早就实现了家用手持 DV 的普及 , 这也催生了后来的 Youtube 。 以至于欧美国家对于视频的消费体现出两大趋势:普及化、多样化 。

1.普及化 , 体现在以视频作为素材记录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