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阵营的“排放门”隐痛:亡羊补牢 还来得及吗?( 六 )

2016年6月,大众集团发布了“2025战略”,这被称为大众集团史上的最大变革,不用说也是一场自我革命,其中重点关注电动汽车的研发。

2016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时任戴姆勒掌门人蔡澈正式发布了瞰.思.未.来(C.A.S.E)战略,并发布了电动车品牌EQ,要向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和电力驱动方面彻底转型。

这些事实都发生在2016年,也即是“排放门”丑闻爆发的第二年。

那些战略的发布,以及这次戴姆勒爽快认罚8.7亿欧元、还声明不上诉,一定程度说明了德系车企要选择“刮骨疗毒”。因为没有多少时间继续纠缠于繁杂的法律事务,从而影响转型大业了。

宝马尽管不承认自己垄断,但也为即将到来的罚款拨备了14亿欧元。至于大众或者奥迪,在付出了将近300亿欧元的惨痛代价,并把CEO施泰德搭进去后,也该明白除了转型别无他路。

这就是亡羊补牢。不同的是,相较其他车企,“排放门”的魅影以及天价罚款的威胁始终挥之不去,这对德系车企来说无异于负重转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