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如涵自救 寻找“下一个张大奕”( 四 )

如涵相关负责人对采访人员表示:“张大奕的成功说明我们打造红人天花板的能力很强,可以说网红变现的天花板就是张大奕,这个天花板有多高,就代表我们公司的能力有多强。”事实上,如此依赖头部网红,如涵议价能力相对较低,同时头部网红的流失将对如涵业绩带来影响,其经营稳定性存在疑虑。

丁道师认为,通过网红自身的流量来带动商品销量的模式与当下许多影视公司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一些影视公司试图通过流量明星来带动影片播放量和收视率。这种做法可以带来收视率,但是否带来稳定、持续的收益让资本怀疑。

互联网已进入碎片化时代,如涵网红的带货能力面临来自抖音、小红书、淘宝直播等平台的冲击,没能跟上潮流或是如涵最大的问题。

如涵网红的重头戏在微博,分布在其上的粉丝占比高达75%,头部网红更是集中在微博一个平台。经验表明,将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的做法并不可取,微博的泛娱乐属性正在被打散。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张大奕在微博上粉丝数为1076万人,但在日活3.4亿的抖音上才22万出头。

对此,如涵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大奕的人设并不符合抖音,她的人设是好的产品经理、好的红人,她把产品做得非常精细化,她的服装做得更深入。”她说,“其实张大奕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了,红人只是她的一个身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