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畜拉人扛到智慧农机 阡陌之上的机械化风景

从无耕种到刀耕火种,再到机械化耕种,世界农业经历了三次升级,而农业机具的更新换代其实就是我国农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编者按:

火热的秋收,北方基本颗粒归仓,南国稻菽渐次灿黄,2019年注定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有望连续第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粮食产量由此将实现创纪录的“十六连丰”。目前,全国粮食作物的平均单产已经提高到374.7公斤,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倍多。喜人的数据之下,现代中国农机装备的力量功不可没。

上世纪初,履带式拖拉机已经面世,到1940年,美国就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而到了1949年,广大中国农民最熟悉的生产工具,还是地里的牛和手中的镰刀。沧海桑田,短短七十年,从播种、施药、上肥到收割烘干,从水稻玉米小麦到棉花土豆花生,均有各种机械装备的身影。华夏大地,阡陌之上,到处是机器的力量,而背后,是智慧的力量。

从畜拉人扛到智慧农机 阡陌之上的机械化风景

2009年获得国家奖的驱动防止秸秆堵塞的小麦免耕播种机。受访者供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