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融基·金融研究院:七次降准,4.3万亿到哪里去了?( 四 )

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的就业率,从去年到今年,国家密集出台了大把大把的政策。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些利好的精神成为央行对中小微企业定向降准的政策基石。

然而,中国的金融体系并未改变其过去的旧常态,尽管这些货币政策在进行逆周期的调节,但是,这些降准所释放的资金并未有效转化为市场流动性,更没有流到民营经济体系之内,而是在金融机构和央企集团之间进行循环。

3、央行相机抉择的难度加大

从去年到今年,整个经济的基本面存在着三大压力:第一,到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2%,为至少27年来的最低水平;第二,不断变脸的中美贸易谈判;第三,由债务链引发的失信事件剧增。这使得控制并化解金融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成为当前重中之重。这使得央行在政策设计与施行方式、节奏上大大受限,相机抉择的难度加大,降准也呈现出“慢火煨汤”的效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