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融基·金融研究院:七次降准,4.3万亿到哪里去了?( 五 )

四、破局,路在何方?

我们从去年到今年,已经发了不少文章在探讨如何解决金融机构和民营经济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今天我们不得不还要重复以前所提出的一些建议,原因是,我们没有看到梗阻的消解和道路的畅通。

1、打破四个约束,优化中国金融管理体制

“最后一公里”难以突破的症结并不在于货币政策,而是四个非货币政策因素:第一,资本的约束;第二,监管指标的约束;第三,商业银行内部风控的约束;第四,问责机制的约束。这就导致了:货币政策边际宽松所提供的流动性堆积在银行体系内部,无法顺利传导至民营企业。因此:

第一,大力改善资本的约束。中小银行由于资本充足率考核压力大,存量非标融资回归表内,再度增加了银行的资本金压力,各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无力扩大信贷供给。建议通过下调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降准、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等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

第二,放松监管指标的约束。做好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工作,在支持发展中防控风险,在风险防控中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