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微电子13年磨一剑终示人,造出首枚多模态AI芯片( 二 )

“可重构计算”:清华团队13年的芯片底层架构创新

作为一种架构创新,可重构计算可根据算法和应用的不同灵活配置硬件资源,执行不同的任务,同时具备通用芯片的灵活性和专用集成电路的高效性。

就像是芯片领域的“变形金刚”:硬件跟着软件变,软硬件双编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清华微电子13年磨一剑终示人,造出首枚多模态AI芯片

图2/7

图|云栖现场展示的 TX510(来源:清微智能)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需要芯片具有更强的算力;万物智能孕育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但这个市场碎片化,需求具有多样性,这要求芯片更灵活,更高效,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同时,在对功耗敏感的场景下,依然能够保持一个较高的算力,可重构计算被寄予厚望以满足这样的需求。

而这也正是可重构计算在国际上备受重视的原因:《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称可重构技术是最具前景的未来计算架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从 2017 年开始,投入巨大精力支持“运行时快速重构”的硬件架构研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