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变"暖湿"了没?中科院:不可盲目乐观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我国西北变“暖湿”了没?)

中国西北在变暖变湿吗?中科院也回应了。

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官方微信号“中科院之声”就此前热传的“中国西北变暖变湿”发表了文章,指出天气是短期的,而气候是长期的,某一两次的天气过程并不意味着长期趋势的扭转,需要多考察几年。

文章承认,西北部分地区出现了短期降水过程,也有植被的改善,但干湿状况不仅要看降水,还要看蒸发。西北大部分区域降水量远低于潜在蒸发量,而且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西北区域温度的增幅远超全球平均,由此带来的潜在蒸发量增加巨大,远超降水增幅,会导致这些区域干旱化更为严重。

而植被能够恢复,部分是因为雪线衰退导致融水增加,还有部分是因为国家的治理工程改善了生态,这些应该继续坚持,但对西北的干湿状况不可盲目乐观。

1. 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我国西北地区大多处于非季风区,降雨较少,气候干旱,自古以来有不少诗歌描写了边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然而最近,西北地区变湿变暖成了个热点话题:朋友圈里流传的一张聊天截图让人热血沸腾,“气候临界点在今年出现了……”、“新疆的植被,以一年一百五十公里的速度在狂奔”、“降水过了秦岭了,如果能保持10年,黄河就会变清了……”。

推荐阅读